眾所周知,隨著美本申請的激烈競爭日漸白熱化,僅有高GPA,標化成績已經不夠了。課外活動以及文書呈現也起到關鍵作用。美國學校怎樣看待課外活動? 不同的大學當然會不同,如果說到典型的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 Schools,通常都看重課外活動中三個方面的表現:
1、Leadership
值得一提的是,領導才能是種能力,而不只是一種崗位。這個學生是不是學校社團的干事或社長?是否管理著下面的一群成員,組織過一些活動?是否還參加了競選,并獲得大家的認同得到了一個更好的服務大家的崗位?我們看到的其實是這些崗位后的努力和難以澆滅的熱情。對于好的學校而言,領導才能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如果你在學習之余的經歷確實有余,那么,很高興地告訴你,你是屬于這個行列的人,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想到要參加競選了,就要趁早,不用在這個問題上患得患失。
在學生社團中多做些有意義的事,開會討論對于學生生活的改善建議,邀請老師參與進來提供幫助,只要努力去做,相信自己會有所收獲。
2、Commitment
對這個詞的理解就是學校里非常推崇的一個詞“持之以恒”。這個學生是否在一個社團中參與活動了很長時間?他/她的其他活動是否也一致表現出了對于某些學科、問題的強烈興趣?而夏季課程是不是也和社團活動的興趣相對應?年輕的學生們很容易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相比“產生興趣”,“堅持興趣”是這些學生難以辦到的。這個時候我們總會這么對學生說:“人生不是一個可以反復作選擇的過程。如果一年后,你發現自己有一次放棄興趣,從原點開始,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p>
Harvard的admission committee表示,他們很不喜歡看到一個學生在3年內每年都重新選擇了一個新的社團參加,雖然3年內一共有3種社團活動,但是在AO看來就顯得很平庸。他們甚至會認為申請者只是為了做簡歷而做簡歷。沒有明白這一份材料遞給美國大學的意義絕對不在于羅列,而是展示你的個性和優勢。
Deb Schmidt在Cornell University的admission工作,在那之前她在Carlton College 的admissions committee,還為Bates College做過校友面試。 她也曾表示,大學申請表中要求填寫的課外活動對于admission officer而言當然是有一定意義的。大學會仔細看你的課外活動以及你參加的時長、思考你如何協調課業和課外活動之間的時間安排,就能知道你將會投入多少時間在大學校園生活中。
事實上,在美國的大學里,學生沒有必要專注于同項課外活動很長時間。學校想了解學生課外活動情況,主要為了了解申請者是否能夠主動去加入到社會或校園的活動中,而且把這些活動列為重要的一部分去盡心盡力。
有兩類人就會在這里產生疑問,一類是因為學業或者家里事情繁忙,沒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還有一類是擁有很廣泛的課外活動,每一項都只有較短的時間去投入,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活動。對于他們而言,該怎么辦呢?好的做法就是解釋一下“為什么你選擇這么做”,不管是每年都參加了不同的課外活動,還是你的課外活動是最近才剛開始參加。也要讓學校知道那些活動是你希望可以并且到了大學還能繼續下去的。
如果你花了很多時間照顧兄弟姐妹或生病的父母等等,因而沒有時間參加課外活動了,你也應該讓學校知道這一點,告訴他們你干了哪些活,花了多久時間以及你的成就感。任何有薪水的工作或者家務都能一定程度上表現你安排好課外時間、保證好學習成績的能力。要記住我們說過的admissions committees想知道這些的原因。
3、Records of Excellence
這里指的當然不是期中期末或者SAT、TOEFL的成績單,而是一種課外活動廣義的“成績”。而重點就在excellence上,如:你不僅是棋社的社長或辯論隊的隊長,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包括區縣和全國、國際的競賽,也包括在擴充團隊中展現的功績。Stanford就很喜歡一些通過各種各樣,但又存在著相關聯系的活動,展示已經超越前任的領導才能的學生,對于這種人格魅力賦予了高度的評價。
因此,大家要注重質量而不是過度在意活動的數量,如果能夠在兩個學科領域表現的相當好,就遠遠比在5種不同的方向表現平平要好的多。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好課余時間去參加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申請,也是為了一個完整的高中生活。在我看來,現在的高中生早已不僅僅是學生而已了,他們對于社會的了解已經可以讓他們去參加很多諸如模聯、環保倡議志愿者、野外生存訓練、國外學術交流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了。于是每年才有了那么多富有競爭力的學生們搶占TOP10的席位上。
了解這些后,那么還在按部就班地埋頭于刷題考試的學生們,為何不站到一個比現在的自己腳下的那塊土地更高的一個平臺上去嘗試一下呢?